网站导航

万向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主页 > 万向新闻资讯 >
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
时间:2023-06-27 22:41 点击次数:71

  4月28日,上虞乡贤、9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、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徐光宪,因病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稀土事业。“中国稀土之父”留给世人的,是一颗跃动半生的赤子报国心。在漫长的科学实践中,徐光宪始终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。因国家需要,他曾多次变更研究方向,均取得杰出成就。40年中,他带领科研团队创立了具有普适性的“串级萃取理论”,并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,将我国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提高至国际先进水平,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。

  在徐光宪“一颗跃动半生的赤子报国心”里,我们自可读到他敢于和乐于担当的精神和品质。在漫长的科学生涯中,对一个科学家而言,“多次变更研究方向”,意味着的就是研究要推倒重来、另起炉灶,意味着的就是要折损本来就不宽裕的有效“科研寿命”,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选择和割舍啊!然而,为了祖国的利益,为了报答国恩,他毅然“多次变更研究方向”,且“均取得杰出成就”。

  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徐光宪以自身的笃实行动,生动地诠释了一名科学家无可替代的担当精神。如果说,从事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献身行为的话,那么,科学家根据国家需要而做到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,主动变更研究方向,这无疑是科学精神的高度升华。事实上,科学家身上的这种科学精神比他所从事的科研事业本身更重要,也更弥足珍贵。因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担当精神,科学家才能将祖国做靠山,从祖国母亲身上获取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。

  巴金说过:“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,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,将个人的生存放在集体的生存里。”作为科学家,理当成为表率。要知道,科学无国界,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,一个科学家首先应该为祖国的利益服务,为本国的科研担当,这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义务。

  是啊,当广大科学家及科研工作者们心系祖国,将自己的科研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,他们必然能够做到埋头苦干、无怨无悔,进而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。想起搞“两弹一星”的元勋们,为了完成祖国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,他们一头扎进分布在沙漠深山中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场里,几近“常年失踪”。为何?因为他们有担当!当看到祖国从此不受外侮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时,当“两个一百年”的奋斗目标清晰可见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眼前之时,他们更觉得自己当年的艰辛付出值得。

  徐光宪的担当精神之所以值得称道,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期,一些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身上恰恰缺失这种精神。比如,有的面对熟悉领域的科研就勉强揽着做,对少有涉及的领域的科研就找理由推辞;有的只愿挑轻松的有利可图的科研项目,不愿承担重大的“钱少利薄”的科研项目;有的一味将眼睛盯在评奖上,却不愿把时间更多花在科研中;更有甚者,不惜数字造假,论文造假。凡此种种,都是缺乏担当品质和科学精神的表现。

  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:“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。我们既要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,又要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迎头赶上。”将目标变成现实,靠什么?靠科技创新支撑,而科技创新则有赖于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发扬担当精神,以“国家的需要我的追求”的浩然正气,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事业中;以“我不奉献谁奉献”的英雄豪气,脚踏实地从事科研工作;以“比学赶帮超”的豁达大气,构筑引领创新、加快创新、包容创新的科研环境。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万向娱乐

Copyright © 2027 万向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